新闻中心
全市审判业务专家 | 李琴:在刚毅与温情中守望正义
发布日期:2022-10-27 信息来源:区法院


KEL_1514.jpg


她铁面无私,肩担正义,是一心办案的“铁娘子”;她柔情似水,笑意盈盈,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赋予法律以温情。说起她,可以用这几个词来形容:专业细致、恪尽职守、柔情善断。

进入法院11年来,李琴从书记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刑事法官,近日被嘉兴中院授予“全市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如今的她,依旧在不懈地为自己刻画着专业法官的模样。


专业,是刑事法官的应有模样

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大或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李琴常常会为了某个事实认定、证据把握、法律适用等辗转难眠,她常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描述自己的工作日常。

2020年办理的一起诈骗案件,让她至今都记忆深刻。案件审理中控辩双方就法律适用问题产生较大分歧,为了正确适用法律,她查阅了大量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研究相关理论文章,进行全面的类案检索,制作详细的审理报告后,她的意见得到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的一致认可,最终依法认定各被告人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并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情节、退赔情况等作出判决。

“刑事法官一定要做案件质量最严格的‘质检员’,要严把案件事实证据关,确保定案的证据确实充分,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并排除合理怀疑,才能真正做到不枉不纵。”李琴直言,2014年担任刑事法官至今,她担任审判长审理及主审、参审刑事案件共700余件,结案率达100%,且无一错案。


调研,是专家法官的求索之路

“在法官这个岗位上,几乎每天都会获得新信息、遇到新问题,虽然调研辛苦但值得,让我对实务问题的思考更深入。”力争每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文章,这是李琴对自己的硬性要求,也是她对调研始终如一的热情。

2016年,李琴主审的一起有被害人出庭作证的盗窃、诈骗案件。案情并不复杂,但仔细研究,她发现这个被害人在两节事实中实际上分别属于被害人和普通证人,于是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撰写了《被害人出庭作证的实证分析和制度构建》,发表于《法律适用》,对规范被害人出庭作证程序和权利保障具有一定的司法实践价值。

时间不负赶路人。工作十余年来,她在《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检察》、《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等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法学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且多次做主题发言,并获评“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入选“浙江法院调研工作人才库”。


温情,是法官妈妈的必备底色

在刑庭,李琴审理了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面对被告人席上那些稚嫩的面孔,李琴从心底里感到惋惜。她说:“未成年人群体总能得到关注,但在刑庭却总是以一种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得到关注。”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每一个环节,她都始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帮教引导他们迷途知返、重新绽放。

在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件中,几名被告人吃夜宵时遭到对方挑衅后双方发生互殴,造成对方重伤。考虑到各被告人年龄较小,一时冲动犯错,改造的可能性比较大,李琴多次组织几名被告人及其父母和对方进行调解,坚持法理情相融合,耐心解答,最终该案民事部分调解撤诉,被害人出具谅解书,依法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被害人经济损失也及时得到了弥补。

正因为接触了这些迷雾中的少年,李琴深知未成年人犯罪重在预防,她以线上非接触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精品课程、校园宣讲、编写毒品案例宣传小册等形式,为多所中小学校师生开展专题普法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法院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将普法工作像春风细雨般送到数千名孩子们身边,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