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虽然不多,但对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可不是小事!太感谢法院了!”近日,67岁的老徐作为员工代表,在领到拖欠的薪资后,对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老徐等15名老人都在嘉兴某小区做杂工、保洁等工作,并与某物业公司嘉兴分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他们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最大的年纪已逾七十。
2023年8月,该物业公司从小区退场,却一直未支付老徐等人7月份的劳务费。多次讨要未果后老徐等人准备维权,但他们均已过法定退休年龄,无法申请劳动仲裁。
正当老徐等人以为讨薪无望时,援助律师引导他们走诉讼途径维权。于是老徐等人便将物业公司嘉兴分公司和物业总公司告上法院,要求支付拖欠的劳务费4.5万余元及逾期利息。
“人数多,年龄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少折腾’,尽量减少诉累,尽快为老人们讨回被欠付薪资。”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认真查看相关材料并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询问原委后发现,本案案件事实较为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可调解的空间大,遂引导双方优先选择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南湖法院委派并指导特邀调解员范大姐开展调解。
“之前从法官那儿了解到公司愿意支付工资,那我们商量后决定不要利息了,但钱得一次性付清!”老徐第一个发话。
“老徐,现在分公司停止经营了,账上钱不多,我可以申请先支付一部分,但总的劳务费需要向总公司申请,一次性结清有困难啊。”调解室内,嘉兴分公司的负责人对一次性付款面露难色。
老人的工资支付迫在眉睫,公司的困难也摆在眼前。如何在情理法上解决纠纷?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背靠背”释法说理,聚焦主要矛盾,寻找诉求平衡点。
调解员发现老徐等人内心希望尽快解决纠纷,只是担心嘉兴分公司表面答应,实则一拖再拖。于是,调解员以此为切入点,向大家说明:“公司愿意付款,你们也希望尽快解决,我建议分期付款,约定最后付清的期限。同时,法院也会帮大家督促公司按期履行,如果公司不按约履行,也可申请强制执行,你们可以接受吗?”听到有法院督促履行,大家松了一口气,同意了该方案。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物业公司嘉兴分公司分期支付老徐等15人的劳务费,并在15日内付清全部款项。走出调解室,老徐的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连声感谢法官和调解员。
调解结束后,承办法官多次跟进付款进度,督促公司及时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主动按期足额向劳动者支付款项。目前,嘉兴分公司已经按约定足额支付款项。
群众利益无小事,南湖法院坚持“当事人一件事”理念,加大“诉源+执源”融合治理力度,完善“诉前调解+督促履行”工作机制,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