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纠纷少了,心里美了,市场里的水果更甜了
发布日期:2024-04-10 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


嘉兴水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果品批发市场和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被称为“华东第一果市”。市场内有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600余家,日趋活跃的经营交易持续增添着这里的经济效益,但由此引发的商事纠纷也日渐增多。

为此,嘉兴南湖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以“案件办理+社会治理”助推水果市场提升行业自治水平,实现“市场纠纷市场解”。2023年,水果市场自行解决各类纠纷473 起,同比上升98.7%,南湖法院新收涉水果市场民商事案件增幅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跨前一步

市场纠纷市场解

“我这批西梅眼看就要砸在手里了,希望你们能帮帮我……”

近日,嘉兴水果市场的商户王某因一起运输合同纠纷,赶到水果市场调解中心,寻求调解员的帮助。他经营的店铺委托某运输公司将一车西梅从新疆承运至嘉兴水果市场。货物到达后,王某初步检查发现这车西梅存在货损。上万箱的西梅,如果一箱一箱打开检查,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也会进一步扩大货损,而且西梅价格每天都在变,如果不能及时定损并尽快将西梅售出,更严重影响到店铺的资金周转。

了解到该情况后,水果市场调解中心的调解员立即联系运输公司,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同时,调解员通过水果市场特设共享法庭邀请南湖法院的联系法官江虹指导调解。法官与调解员一起为双方制定了“个性化”的调解方案,双方就货物定损表示认可,就地化解了这起纠纷,王某也安心地将西梅进行出售。

开展调解技巧专题培训.JPG

△ 开展调解技巧专题培训

据悉,为了建强水果市场的调解力量,推动市场内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南湖法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市场成立消费者维权服务站、调委会等调解组织,制定纠纷化解流程,统一高频高发纠纷调解标准,引导市场先行调解。同时,还就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实行集中审理、分类指导,与市场建立“2名法官+2名市场负责人+6名调解人员”常态联络机制,让司法资源直达市场解纷一线。

不仅如此,为提高调解员解纷能力,培育壮大市场调解力量,南湖法院还建立了市场调解员进驻法庭学习培训制度,指派法官开展调解技巧专题培训15次。


化解一案不难

治理一片更重要

“法官,我们都没有签订合同的。”

“一直跟我拿货,哪里想到钱没付,人也找不到了。”

类似这样的交易行为不规范、管理模式粗放、合规意识缺位等问题在水果市场一度非常普遍。市场先行调解的模式固然解了商户的燃眉之急。但“市场之急”缘何而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防患于未然?

经过实地走访商户、深度调研市场、与相关部门深入沟通后,南湖法院向水果市场管理方发出2份司法建议,提出为商户提供合同、欠条、送达地址确认书等制式范本,推行签署电子合同,同时指导修改市场原有的调解协议格式、内容,提高市场调解的规范化水平等建议。

实地走访商户1.jpg

△ 实地走访商户

为确保司法建议“落地有声”,南湖法院及时与市场沟通座谈、跟进指导。“在日常矛盾调处过程中市场调解中心将及时介入,同时将进一步推行电子合同来规范经营商户交易行为,加强经营户及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与贵院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引导商户妥善解决矛盾争议。”市场在回函中提出了一条条务实高效的举措。

司法建议的发出,帮助市场堵住了部分治理漏洞,但是推动行业更加规范发展,市场的司法需求远不止这些。为此,南湖法院聚焦涉诉企业和商户具体问题,常态化、点对点发送《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提出具有针对性且可行的风险防控建议。

发送《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1.jpg

△ 发送《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

与此同时,南湖法院每月选取典型《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内容摘要、编辑典型案例发送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联、市场运营管理部门,由市场管理部门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市场月报等向商户进行精准推送。今年以来,南湖法院已帮助市场内企业、商户堵塞经营管理风险、漏洞30余个。


法治理念入脑入心

纠纷自然也少了

“法官,我和买家之间有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证据吗?”

“我向之前交易的人要货款,可对方却说是替别的公司采购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面对商户们的疑问,南湖法院法官朱梅充分结合审判工作实践,一一详细解答,并提出针对性地预防改进措施。

这是南湖法院在水果市场开展专题普法讲座时互动交流环节发生的一幕。400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其中不乏一些经常涉诉的商户。

开展专题普法讲座1.jpg

△ 开展专题普法讲座

“我让好几个业务员都来听讲座了,平时我说的他们听不进去,今天让法官和他们讲,他们说学到不少知识。”现场一个果业老板说道。

南湖法院结合涉市场高频纠纷的法律问题推出普法菜单推送给市场,实现普法课程按需“点单”、定点约课。去年下半年以来,南湖法院依托水果市场管理组织设立的“嘉果讲堂”开展专题普法讲座5次,通过水果市场共享法庭开展庭审直播、法律咨询等40余次,实现市场内600余家商户、调解人员“以案释法”全覆盖。

除了开设普法课程,南湖法院还结合“百庭进百村”,着重选择一些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等案件,将庭审搬进市场,并在庭后现场讲解,以案说法,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每一个商户,既让他们少走弯路,也用法律护航他们经营发展的信心。

“我们通过持续输出实践式、熏陶式、融入式的普法宣传,让市场的商户知法理、懂情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打官司,而是从源头化解。”南湖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了,纠纷自然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