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司法拘留+共享法庭,让执行惩戒效能1+1>2
发布日期:2024-04-23 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


“没想到在拘留所就能在线解决这个案子。我吸取教训,今后一定诚信履行!”被执行人陈某在走出拘留所时说道。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多次联系,被执行人陈某却始终表示自己没有钱,即使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仍无动于衷,法院最终依法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

然而在拘留1天后,陈某态度突然发生转变,表示自己愿意履行义务。原来,执行干警通过设立在拘留所的共享法庭,联合拘留所民警对陈某开展谈话教育和释法引导,陈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1天后通过共享法庭联系法官和申请人表示要履行还款义务。

IMG_2156.JPG

▲ 在“拘前调解室”,法官与民警共同与被执行人开展谈话教育

IMG_1394.JPG

▲ 被司法拘留人通过共享法庭与法官、申请人连线

“以前被执行人有还款意愿,干警需要驱车赶到拘留所内,再与他们商量还款方案。如今通过共享法庭,我们可以直接在线上就把矛盾化解了,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南湖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南湖法院联合区拘留所迭代升级司法拘留“一件事”,在区拘留所特设共享法庭,拘留期间通过共享法庭连线,与被司法拘留人员进行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履行意愿,开展说服教育和疏导工作,拘留前通过增设的“拘前调解室”开展拘前谈话和调解,以“执行干警+拘所民警”工作合力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自3月以来,南湖法院已对50余名被执行人开展拘前谈话,成功督促履行8件,到位金额15万元;开展拘中调解40余次,促使15件案件成功达成和解或执行完毕,到位金额70余万元。

依托“司法拘留+共享法庭”的联动机制,执行干警能够充分运用拘留、和解等刚柔并济的执行手段,改变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人员“一拘到底”的惩戒模式,对受到教育警示后认识错误愿意悔改并积极履行义务的被拘留人员提前解除拘留,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下一步,南湖法院将继续扩大联动执行的范围与效果,在依法运用强制措施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同时,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促进案件快速执结,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保驾护航。